| 网站首页 | 本站专题 | 雁过留声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校情通览>>历史回顾
  发表日期:2003年10月30日        已经有7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学校大事记(1891-2002)

1891年

清朝驻威绥军在金线顶设枪炮学堂。

1926年

1月,爱国青年孙启昌、戚道纯、丛道一、谷源冈、张若谷等组成董事会,筹办中学,定名齐东中学。
2月,齐东中学始业,在后营借用英人驻威营房,招收初~一班、预科一班,学生40余人。校长孙启昌。
6月,因英国人要修缮营房,学校迁至坞口<锣锅桥附近),后移至北仓。

1927年

2月,董和棠(字木卿)出任齐东中学校长,多次与英国驻威大臣庄士敦洽谈,要求划拨公地并资助建校。
夏季,董和棠奔赴青岛、济南、北京等地募集建校资金达15000多元(银元)。
初秋,英国驻威当局划拨金钱顶官地为校址,并拨资助款5000元(银元)。
春,齐东中学校舍在金线顶破土动工。
6月,“五·三惨案”消息传来威海,各校学生代表在齐东中学会议室开会,成立“威海卫学生联合会”,推选安立甘堂学生孔庆荣
为会长,齐东中学学生夏元睦为副会长,组织发动中小学生举行抗议日军侵略暴行的示威游行。
?月,李翼之创立私立威海中学,因报名学生太少,经谷铭训从中斡旋,与齐东中学合并,改名为私立威海齐东中学,重组董事会,谷铭训为董事长,董和棠仍任校长。

1929年

初夏,私立威海中学迁入金线顶。
10月,威海地方国民党员米义山等到国民党省党部指控董和棠为国家主义派分子,不久董被捕,送往济南,学校提前放了寒假。

1930年

2月,戚承之(戚筱田)出任威中董事长兼任校长。
10月,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威中董事会向威海卫管理公署提出改公立的请求。
同月,威海卫管理公署规定;中学校长必须是大学毕业,一律由公署专员任命,教职员由校长聘任,呈报行署教育股核准、备案。

1931年

1月1日,威海卫行政管理公署接收私立威海中学,定名为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简称威中),委任原私立威海中学教育主任李
吉甫代理校长。国民党威海党部派国民党员黄逢源来校任训育主任。
2月,管理公署决定在威中校内设速师班,招收在职小学教师50人,学制一年,张树桐任师范部主任,课程由威中教师兼任。(下半年该班迁至后营,改称威海卫师范学校。)
7月,学生戚道明等20余人为公立第一中学首届初中毕业生。以后改为秋季始业。
9月,“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当局扣压学生会要求抗日信件,引起学生罢课,学校开除了领导罢课的6名学生代表,学生丛烈光被迫离校,回原籍荣成参加甲长训练班,由孙季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威海进步学生中积极发展党员。
10月,南京政府在全国中小学校限期组建童子军。

1932年

3月,威中学生会联络中小学举行游行示威,抵制日货。校长李吉甫辞职离校。专员公署派张宝山任威中校长。
4月,中共威海卫第一个党小组在威中成立。汤福山任组长,成员有于荣瑞、刘德顺。党小组受中共荣成特支领导。

1933年

1月,学校设童子军指导员,筹备组建童子军。
3月,威海卫管理公署召集各机关、学校的公务员、教师及民众数千人在校园山上举行隆重的植树仪式。
4月30日夜,中共威海卫党小组根据文登乡师党支部指示,在市内张贴抗日反蒋标语。
5月2日,学校当局追查张贴标语事件,于荣瑞、吕鸿士被勒令退学。
?月,教员田济川赴沪接受童子军训练。

1934年

2月,各校童子军向中国童子军司令部履行登记,威中童子军编为中国童子军1512团,团址威海卫金线顶,团员282人。
6月,威海卫管理公署教育股举行部分学校抽考,考试成绩一中较好,师范列中等,女中、育华数理较差。
7月,初三毕业会考。威中学生李丕月、王为纯、孔繁华均以甲等优胜者获奖(分别获书券20元、10元、5元)。
10月,学校童子军团参加威海童子军大检阅。

1935年

7月,学校聘请北师大张立吾任训育主任。
6月,校长张宝山于金线顶半山腰立植树碑。
7月,学校从清华大学聘请袁时若,从北平中国大学聘请赵冶民来校任教,为威中学生抗日活动带来生机。
8月,学校组织180人的劳动服务团参加城区拓宽路面及疏通河道的义务劳动。
行署决定撤销女中,并入威中,设女子部。原女中校长夏景陶改任女子部主任。
10月,学校童子军团(1512团)派出9人代表威海卫童子军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童子军第二次大检阅。
试装7管无线电收音机成功。
12月25日,行署命令各校停课一天,组织学生参加庆祝蒋介石获释的提灯游行。袁时若、赵冶民、张立吾拒绝参加,遭到学校当局指责,受到进步师生的尊敬与好评。

1937年

7月,学校增设高中班,聘用一批从北平等地回来的大学讲师和研究生为高中教员,学校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袁时若等发动学生成立“威海中学生抗敌后援会”,梁学张任总干事,领导成员有车学藻、戚国经等。
8月,学校收容了一批来自北平、天津等沦陷区中学的学生.学校增设高三特别班一个。其余学生分别插班或借读于高一和初中各年级。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国民党CC分子,学校形成两大政治派别:以教员袁时若和学生车学藻为首的进步派,以军训教官姜北华和学生戚志忠为首的反动派。
11月,教师袁时若、赵冶民,学生车学藻、钟毓祝(章若明)等宣传抗日救国。校方以此要开除学生车学藻,引起进步师生强烈反对,迫使校方收回成命。
12月25日,中华民族解放先峰队(简称“民先”)威海地方队部成立。威中教员袁时若任队长,赵冶民任组织干事,学生毕吉初任宣传干事。
学生在袁时若老师的指导下,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排演话剧《雷雨》和法国名剧《伪君子》等,并到威海民兴大舞台演出,轰动整个威海城。

1938年

1月15日,袁时若和赵冶民带领部分“民先”队员及威中学生,参加中共胶东特秀发动的威海起义。
3月7日清晨,日军舰队驶进威海港,校长张宝山紧急动员住校师生疏散到文登、荣成等地,宣布学校停办。下午,日军登陆占领威海城,学校被抢劫。留下的“民先”队员和进步学生梁学张、王冰等积极参加“三军”三路抗日救国宣传队。
5月,刘德顺、梁学张、章若明等进步学生,在桥头一带组织青年抗日救国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
7月,中共文登特委派原威中学生韩力回威海,根据袁时若、章若明提供和掌握的“民先”关系,在雅格庄重建了“民先”威海地方队部。不久,党组织在威海恢复,他们大多成为威海早期党的骨干。
8月,校长张宝山在荣成俚岛借大庙作校舍,召集疏散在文荣一带的学生恢复了威中,他因已兼任文登县政府秘书,故委托教务主任刘藕塘兼校务主任代为处理校务,李廉风任训育主任,肖建洲为事务主任。还聘请蔡宗葆、杨丁一、王荫桥任教员。

1939年

2月,威海卫专员公署在公署路小学设新民中学,由伪专员杨绍曾兼任校长,收男生一部两个班,学生60人。
张宝山校长辞去文登县秘书职务,回到荣成俚岛主持学校工作。后因大庙难以容纳续招学生,又迁到崖头附近的青山小学坚持办学。

1940年

8月,威海卫专员公署在王宅巷原威中女子部校址建新民女子中学,校长仍由伪专员兼任。
冬,日军进行大扫荡,青山校舍被毁坏,至此,威海卫公立第一中学结束了她十年的办学生涯。

1941年

2月,新民中学迁至金线顶,改名为威海卫区立初级中学(简称威中),春季始业。
9月,新民女中并入威中,称威海卫区立初级中学女子部,王纫秋任女子部主任。

1942年

2月,梁秉钧任威中校长,不问校事,学校混乱。
伪省政府规定学校一律改为秋季始业。
是年,地下党员戚国经、黄道源通过进步学生戚合庆、戚合轩,王永昌、姜培斌等分别在威中和育华秘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暑假,戚国经秘密组织威中学生到抗日根据地参观学习,介绍戚合庆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4年

暑期,戚国经、黄道源秘密组织威中、育华十几位进步学生,到抗日根据地文登谭家口一带参观学习,受到地委、专署和军分区领导的热情接待。
冬,因受八路军的威慑,学校由金线顶迁至东码头后街原卢园医院旧址上课。

1945年

8月初,敌便衣特务谷振茂、“许瘤子”、“小庆子”图谋杀害进步学生王永昌(即王海),王永昌机智脱险,前往抗日根据地。8月 16日日本投降,他又随八路军人城回到学校。
8月16日,威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威海卫区立初级中学,以随军人城的威海中学师生为主体,组建成立了新的威海中学。
年底,王永昌、董克娜、王坚(王淑兰)、吕禄生、吕庭豪、李人周、夏之岱、姜培林、谷鹏(谷川明)、戚其清等11名高中部学生,告别母校,赴临沂投考山东革命大学。

1946年

6月1日,学校改名为威海卫市立第一中学(原育华中学解放后改名为私立建威中学,因经费困难呈请政府接管该校,6月1日,市政府接管该校,改名为威海卫市立第二中学)。
7月,学校师范班毕业,宋健被分配到市政府,在于洲市长身边当通讯员。同时参军参干的还有:丛树清、刘世杰、王培中、耿本清等一批学生。
深秋,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胶东,全市进行备战,一中大部分农村学生迁到羊亭埠前上课。其余仍留在原校坚持上课(二中农村学生迁到凤林竹园村上课)。

1947年

2月,一、二中留在市内部分的师生合并用二中校舍(原育华中学)改称威海市立第一中学,校长王儒楷,教导主任李竹然,总务主任迟宾。
一、二中在乡下部分的师生合并改组成威海卫市立第二中学,校址在盂家庄,校长李言,教导主任冷炎,总务主任周盂祥,校长室主任毕仲毅。
9月,二中由教导股和教务股负责人宫廷一、徐让带领部分师生到所前泊、俚岛一带上课。
12月,国民党军占领威海城区,一中也撤到乡下,分散在孟家庄、雅格庄、福禄庄上课,校部设在盂家庄。
学生中党团员组成的40人的“前线服务团”留在威海城郊活动。

1948年

1月,山东省教育停办,大部分学生投身革命。
2月,李素贤、戚志荣、史介绵、于敏、王贵生等五名女同学秘密投奔东北解放区参加工作。

1951年

春,文登专署在金线顶设立文登专区威海联立师范学校,校长隋铎,教导主任金立巽,总务主任吕彦懋。

1952年

春,在金线顶西坡平坦处建3个教室(共9间)。

1953年

春,联师学生提前毕业,学校停办。校舍、设备由威海中学(校址原育华中学处)代管。
暑期后,威海中学在金线顶设立分校。

1954年

春,由文登专署拨款建8个苏式教室,共24间,建图书馆4间,建伙房和仓库6间,建总务处(外加仓库)6间,建医务室、教职工宿舍共6间,建学生宿舍32间。
9月10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威海中学分为威海第一中学和威海第二中学。山东省威海第二中学校址在金线顶。丛培基任校长。初三(一级)是原威海中学的14级(3个班),初二(二级)为原15级(4个班),初一为新生(即三级)8个班,在校学生共 808人。
开学后,学校组织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参加平整校外大操场,修筑防浪海坝。

1955年

5月,教育部公布《中学生守则》,学校组织师生学习并贯彻执
组织教师学习苏联“普希金教育讲演录”。
7—8月,全体教职工到文登专署集中学习,开展肃反运动,学校有5位教职工因历史问题受到审查。

1956年

9月,杨承王旬任副校长。钟瑞晨任教导主任。 6月,山东省教育厅王哲厅长来校视察。
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工资改革决定”,学校教师在这次工资改革中工资提高幅度较大。
8月,张育幼任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秋,莱阳专署(原文登专署撤销并人莱阳专署)拨款在校内西南边建学生宿舍20余间,在校内操场北头建通往山上教室的大台阶一条。
9月,丛培基校长调离二中。
12月,教职工演出话剧《新局长到来之前》,受到师生欢迎。
是年,学校试行“劳卫制”。

1957年

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
6月,根据上级指示,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发动教职员大鸣大放,帮助党整风。
9月,杨承珣校长调离二中。
寒假,全体教职工集中进行反右斗争,有3名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调整1957—1958学年度教学计划,各年级增设政治课、农业基础课,精减历史、地理、物理、生物等课程的教材内容。

1958年

5月,学校组织师生学习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批示。
学校开展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大反“官、暮、阔、骄、娇”五气的“兴无灭资”运动。在师生中开展“红与专”的大讨论,批判“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白专道路”。师生制订个人“红专规划”。
6月,学校遵照团中央、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先后发布的有关开展勤工俭学的文件精神,决定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9月,学校开展“六评十八比”活动。
秋,学校投入“大炼钢铁”和大种“万斤田”的大跃进运动。 11月,二中被市评为红旗单位。 12月底,大炼钢铁基本结束,学校复课。

1959年

春,校长张育幼被错误批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调离二中(一年后给予甄别,撤销处分)。
5月,7级3班学生赵锦萍被团省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去济南过“六·一”儿童节。

1960年

3月,学校部分教师调整工资。 9月,曲永兰任党支部书记,慕德泰任校长。 10月,抓好农场秋粮秋莱的收藏,组织师生收集干莱、树叶度荒,号召师生生产自救。 11月,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1961年

春,为解决灾情造成农村住校学生辍学(无粮可带)问题,学校在万家疃设分校,让寨子以西的原住校生就近走读上学。

1962年

春,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部分青年教师调离二中。
9月,慕德泰校长调出,刘赞禧任校长,钟瑞晨任副校长。
根据上级指示,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双百”方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以教学为主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开始全面抓教学工作。
12月,各班召开毛主席著作学习经验交流会。

1963年

3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校召开“向雷锋同志学习”动员大会。
4月,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即中学50条)。
7月,部分教师调整工资。
秋,学校请“三老”(老工人、老贫农、老红军)作“忆苦思甜”报告,组织学生下乡访贫问苦,写家史、村史。
10月,董进一被团省委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1964年

2月,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教职员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小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清思想)。
3月,学校开展学习解放军某部连长郭兴福教学法的活动。
4月,学校办起雷锋事迹展览馆。
6月,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教育,号召毕业生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建功立业。

1965年

2月,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的问题》 (即23条)公布,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学习。
刘赞禧校长调离二中。
3月,全校师生开展学习长沙政治学校的革命学风活动。
暑期,“四清”工作组进校,利用暑假在教职工中集中进行“四清”运动。
9月,中共中央发表毛泽东主席关于“学校中学生负担过重”的指示。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少而广、“精讲多练”,以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966年

5月,学校在教职工中开展“政治与业务的关系”的大讨论。
6月,《红旗》杂志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市委派工作组进驻学校。
7月,学校“文革”领导小组成立,对所谓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进行批判。
8月,学校第一个红卫兵组织——“红卫兵大队”成立。
9月,被打成“走资派”的学校领导被送往西涝台园艺场“劳动改造”,被打成“黑帮”的教师留校监督劳动改造。
10月,学校“文革”领导小组组织选出第一批教师和学生红卫兵代表,随市代表团到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第6次接见红卫兵。
11月,大部分师生陆续到外地进行“革命大串联”。
本年,孙念义来校任校长。驻威部队派出“军宣队”进驻学校,支持“左派”师生。

1967年

2月,学校党支部的印章被红卫兵夺走。
3月,威海二中革命委员会成立。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小学要复课闹革命》。由于学校两派严重对立,复课流于形式。
5月,驻威海军部队派军代表进驻学校。两派斗争日趋尖锐, 不久,海军军代表撤出学校。
8月,陆军再次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进驻学校。
12月,威海两派武斗事件不断发生,12月19日威海发生大型武斗事件,二中部分师生参与,有的被打伤。“军宣队”离校。

1968年

3月,学校动员师生回校“复课闹革命”。“革委会”吸收不同观点师生代表参加,实行“革命大联合”。学校局势趋于稳定。
4月,学校开展“清理阶级队伍”,部分教职-TX遭审查、批判。
9月,“市革委”派“工宣队”进驻学校,参加学校“斗、批、改”。
12月,“市革委”办公室决定:为适应威海船厂扩建需要,将二中操场7000平方米,房屋2460平方米,以13万元的价格卖给船厂。

1969年

2月,学校设高中部,在原初中14级中招收两个班,编为高中一级。
复课后,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级部改称连队。
贯彻“五·七”指示,建立学工学农基地,师生轮流下厂劳动。在水泵厂的支持下,校办工厂建立。

1970年

春,由市教育组拨款25000元,建礼堂1幢,办公室9间,传达室2间,饲养室3间。
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学校决定在校内修建防空坑道。

1971年

2月,学校组织各连队进行为时20天的野营拉练活动。

1972年

2月,恢复学校党组织,闫洪国任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学校在贯彻“五·七”指示中注重“以学为主”,开始抓文化课的学习。
《烟台日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先后报道了威海二中贯彻“五·七”指示所取得的成绩,许多外地单位来校参观学习。

1973年

2月,王荣光来二中任党支部副书记。
3月,威海市“革委”政治部教育组对二中进行教育工作大检查。
5月,学校派代表出席威海市教师积代会。
6月,军宣队撤出学校。
8月,受“白卷英雄”张铁生的影响,掀起一股“反潮流”浪潮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张日清调一中任“革委”副主任,董进一任二中“革委”副主任
9月,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改为秋季始业。
10月,全国掀起“反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二中也受到冲击。
本年,发电厂扩建,二中15间平房被卖给电厂。

1974年

1月,全国掀起“批林批孔”高潮,学校教学工作深受影响。
2月,副书记曲永兰、王荣光调离二中。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厂校挂钩”、“队校挂钩”等办法实行“开门办学”。
6月,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市革委”举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欢送大会。
7月,学校决定扩大校办工厂规模,聘请老工人师傅指导,添置多种设备。
冬,学校文艺宣传队排演的话剧《一封支持信》、现代京剧《平原作战》选段和五级二班排演的《新连长把关》参加市文艺会演获得优秀剧目奖。

1975年

5月,学校党支部与“工宣队”参加各级部召开的“反腐蚀”情况交流会。
6月,烟台地区教育局长徐向荣来二中视察工作。
7月,市教育局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学校招收初中6个班 324人,高中4个班216人。
9月,党支部书记闫洪国调离二中,李源信调二中任党支部书记,董进一任副书记。
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双获高初中组总分第一名;创高中组女子400米接力赛1'55''6的市最高纪录。
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公布市委批准恢复张岳忠同志党籍的决定。
10月,李源信书记参加烟台地区召开的各县市教育局长会议,汇报二中开展“反腐蚀”的情况。

1976年

1月,学校行政会议决定,校办工厂继续生产投影仪100台
8月,董进一调离二中,邵恒堂任党支部副书记。
10月,学校全体师生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2月,重点批判“四人帮”破坏教育事业的罪行。

1977年

2月,在市委召开的工、基、交、文教、卫生等系统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二中被评为先进集体。
3月,烟台地区教育局姜成玺局长来校检查工作,高度评价学校开展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并要求把“雷锋事迹展览馆”保留下来。
9月,邓小平指示,对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要进行批判,划清界限。学校组织师生进行讨论,进行批判。
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学校立即进入紧张的应试准备工作。

1978年

1月,于环调任党支部副书记,陈华序任总务副主任。
3月,烟台地区教育局指名要学校去汇报高二复习情况。
8月,高考成绩公布,39人被高校录取,成绩突出。谭军以全市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10月,于环任校长。

1979年

3月,国家体委、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一步广泛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意见》,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春,学校建水泥地面仓库平房5间。
8月,高考成绩揭晓,有26名学生被高校录取,文科全市录取 13名,二中占了8名。历史单科以86分的好成绩名列地区第一名。
秋,上级拨款8-万元,在山上南侧破土动工兴建一幢两层教学楼共8个教室670平方米。市建委主任王荣光亲自协调,省财政厅拨专款10万元,使该项工程于1980年夏季按期竣工。

1981年

7月,市政府确定二中为重点中学,李源信任党支部书记,范敬时任校长。调整充实了教师队伍。
10月,全市教职工普调工资一级,40%人连调两级。

1982年

春,由市教育局直接投资、承办,威海二建公司施工,在山上建三层实验楼1幢(建筑面积为526.29平方米),建两层(共10个教室)教学楼1幢,该两项工程年底峻工,交付使用。
3月,学校修订公布《威海二中先进班集体和三好学生评选条件》。
8月,学校公布在初中部执行《威海二中学生平日操行品德记分标准(试行草案)》。
11月,全校高中学生、教师参加修环山路的义务劳动。
12月23日,四川省委夏吉泰(威中1933年毕业生)看望母校。

1983年

4月,二中组建女子足球队。
市教育局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联教计酬、实行百分制管理的意见。
烟台地区组织的卫生检查团来威检查,二中获市内学校的最高分(97.5分)。
王树安老师出席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代表会议,获省级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
5月,市委召开“文明礼貌月”总结大会,二中被评为全市8个文明单位之一。
6月,学生孙孝全被选为飞行员,光荣入伍,学校举行欢送仪式。
8月,高考一榜公布,二中本科上线人数理科59人,文科S人,外语2人。李世鹏以600.1分名列全省理科第二名。
10月,二中被定为山东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
11月,市委组织部长孙传平来校考察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

1984年

1月,市政府召开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二中被评为威海市先进单位。
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明单位颁奖大会,二中被评为威海市文明单位。
3月,陶传珊副主任调离二中。
3月14日,学校师生到刘公岛进行植树活动,与驻岛海军教导团联系建立“军民共建文明单位”。
3月19日,烟台地区组织部来人了解学校落实知识分子政舅情况,尤其是五级以上教师的住房情况。
4月3日,省教育厅计财处长与烟台地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来校检查校舍。
4月6日,市教育局批准建学生宿舍楼(1700平方米),拨款 25万元。
6月,谷昭义任教导副主任。
7月,二中自筹资金到大连购置铜管乐器,建立起威海市学校中的第一支军乐队。
8月,范敬时校长、王本良副校长调离二中。徐承悦任二中校长,黄志和任副校长,梁务景、宋惠聪任教导副主任。
广州军区第二舰艇学院政委宋奇光来看望母校(1936年毕业 10月,黄志和副校长调离二中,宋惠聪任副校长。

1985年

3月,青岛市崂山教育局姚喜和局长一行10人来二中访问,互相交流教学经验。
4月,邵恒堂副书记调离二中。
5月,上级通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教龄在25年以上、年龄 45周岁以上的教师家属是农业人口的可以转非。二中有4名教师符合条件。
7月,民盟威海二中小组成立。
7月30日,省体院副院长张秉诚陪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钟师统来二中视察体育工作。
9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0月,二中女子足球队参加山东省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获第三名,并获“精神文明奖”。
11月,学校派专人为当年被错划为右派的王积恒、李迎春、王文忠等教师进一步落实政策。

1986年

6月,市政府为二中门前的小金线顶路改造成沥青路。
9月,二中女子足球队与烟台二中女子足球队一起组成烟台地区女足队,在省第十三届足球比赛中获第5名。
10月,物理教师谷峰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
12月,于建平获省级“三防”教育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教师。于国春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1987年

1月,学校召开全体党员、中层以上干部会,传达中共中央1号文件,并围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进行讨论。
8月,二中首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开始。
12月13日,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李成智来校了解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在威中任教的情况。
丛树荣老师获省级“三防”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王建玲老师的语文课被评为市级优质课。

1988年

6月,第一批职称名单公布,二中有17名教师评为中学高级教师,36名为中学一级教师。
7月,区政府拨款10万元,将危房大办公室(原齐东中学教室)改造。
8月,徐承悦校长、宋惠聪副校长调离二中。毕序良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李源信、孙树民任副校长,陶遵仿任办公室主任,郭春田任教导主任,谷昭义任教导副主任。
9月,根据教育局统一要求,学校开始试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各工作岗位的职责条文挂牌上墙。
梁庆一老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邹书华老师被评为省级“三防”教育先进工作者。丛健子老师的作品获省级优秀美术作品奖。

1989年

1月,环翠区教育局召开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夏树忠老师在会上发言。
6月,北京发生“六四”政治风波,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与党中央保持—致,师生情绪稳定。

1990年

8月,夏树忠任教导副主任,李艾春任总务主任。
郭春田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夏树忠获国家级音乐作品奖。
3月,毕序良校长调离二中。
5月,在全区教育工作表彰大会上,二中被授予教育“红旗单位”。郭春田、刘建国、夏树忠被授予标兵称号。
学校乐队参加市17届“5·23”音乐会,获得团体一等奖。
8月,毕承强副主任调离二中。
9月,学校认真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刘建国任教导处副主任。
10月,环翠区编制委员会决定威海二中为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
11月,孙树民副校长传达市教委在荣成召开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12月,李兆荣任党支部书记,郭春田任校长,孙树民、张福仁任副校长,李源信任调研员。
教导处正式分为教务处和政教处,刘建国任教务处主任,谷昭义任政教处主任。

1991年

3月,学校在船厂礼堂召开“威海二中顾问、名誉校长聘任大会”,聘请王荣光为顾问,船厂厂长闫福池、北竹岛党支部书记李文琛、鲁东机械厂厂长戚其军、水泵厂厂长谷祖欣、第二毛纺织厂厂长刘新民为名誉校长。
4月,学校开始贯彻环翠区教委制定的《学校体育工作综合计分暂行办法》。
遵照上级指示,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总务主任李艾春调离二中。
5月,学校参加市18届“5·23'音乐会,获优秀奖。
8月,环翠区政府召开百名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二中有于守永、王树安、戚威、苗朝阳、宋浩5人受表彰。
杨树本任教导处副主任,周大强任政教处副主任,刘顺德任总务主任。张福仁副校长调离二中。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学校大事记(1992-2002)(10月30日)[145]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网站维护:威海二中网络中心
页面执行时间:187.500毫秒